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古村古寨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木兰文旅 > 古村古寨 >

千年古镇黄花涝的前世今生

  • 2021-08-24 23:50:10
  • 来源:裴高才
  • 浏览:
  • 字体
黄花涝古镇的历史,虽然与3600年的盘龙城相比,是个小弟弟。但也是风云际会的三国古城——2300年前的黄陂古邑石阳县治。在三国时期,石阳县为荆州刘表所辖江夏郡名。《元和郡县图志》载:“石阳亦名石梵。王伯厚曰:石阳故城在黄陂县西二十三里。吴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即此。”
石阳在三国魏嘉平年间(249-253年)被曹魏占领后为魏江夏郡。三国吴太平元年(256年),孙权堂弟的儿子孙壹(即孙坚季弟孙静第三子孙皎的儿子孙奂的庶弟)为吴江夏郡太守,率侄儿部曲及其千余口奔魏,魏以孙壹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吴侯,并以故主曹芳的贵人邢氏妻之。曹氏原来的部下不堪其命,于永安元年(258年)遂密谋杀了孙壹及邢氏。孙壹死后被子侄部曲归葬于曾任职的夏口附近的石阳镇之黄花涝。1990年代于黄花涝发现的孙壹墓,其规格非常之高,极为罕见。时过境迁,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在战火中消失了,只留下一排壮观的石坡迎接着府河之水几千年的拍打。此后的黄花涝,一直是个孤岛。直至明代洪武二年,从江西迁来的王氏家族在此落地生根,从此有了人烟。春天,这里的府河河床露出,开满黄花,入夏随着高涨的河水,黄花烂漫似汪洋,于是取名“黄花涝”。
黄花涝位于盘龙城府河与武汉外环的交界处,距汉口城区20余公里。驱车从市区出发,经岱黄高速拐入汉口北大道,前行约10公里,可见一条不太宽阔的水泥路——黄花涝路,沿着这条路前行约4公里,就到了古镇。
古镇不大,近百户人家。村口门牌横书“古镇欢迎您”,紫色瓷砖嵌着金色大字“千年古镇黄花涝”,很有周庄的味道。漫步石板路,耳边不时传来如诉如泣的二胡声。村民个个多才多艺,黄花涝楚剧团当年拥有一批优秀民间艺人,多次都在黄陂县文艺会演中夺魁。
走进村子,老典故自一位老人口中娓娓道来。三国时,黄花涝是曹操的江夏郡,后为石阳县城所在。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消失于战火。历经千年空白,直至明洪武二年,从江西迁来王氏家族落地生根。春天,府河河床露出,开满黄花,入夏随着高涨的河水,黄花烂漫似汪洋,于是取名“黄花涝”。黄花涝是武汉近郊的水上重镇,物阜民乐,商贾云集,有“小汉口”之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沿河筑堤,府河改道,公路变迁,尤其是遭遇几次洪水袭击,黄花涝日渐萧条。
只有村内几座兀立的老宅诉说昨日繁华。梅园建于明末清初。屋主人姓梅,是远近闻名的戏曲之家。门口雕栏缀有红绿图案,年代久远无法分辨,但隐约可见当年雕工的精美。屋内墙壁嵌有各式盆景,盆内花草都栩栩如生。“当年江翠兰、陈伯华都在这里住过。”老天主教堂已无法居住,一边高墙用大树支撑防止倒塌。据村里老人回忆,以前有戏楼、茶馆,后来有电影院、百货布店和供销社,可惜都在文革中被拆了。
黄花涝三面环水,涝家湖与任凯湖盘缠两侧,府河水从古镇门前流淌。旧时,村民以捕鱼为生。小时候,黄花涝万家灯火,府河里百舸争流,打渔船、商船在渡口一宇摆开密密匝匝,孩子们从一条船跳上另一条船玩耍。每年鱼汛期。抬鱼的人走成一队、高喊号子,顺着红条石路把成千上万斤的鱼运进鱼行,再由鱼贩销往四乡和市内。
码头曾是小镇的心脏,无论水产,还是水路运输业、盐行、米行、布帽行等都仰仗它。沿着贯通古镇的石板路前行,路尽头就是古镇渡口。渡口已无人摆渡,只横着一块牌匾。但府河边依旧有许多小木船。它们早改作他用——养虾。这里养的不是小龙虾,而是一种通透虾子,捞出来做“虾鲊”。
“虾鲊”是黄花涝特产,据说制作技艺是明洪武二年从江西筷子街随传人过籍传至黄陂。虾蚱有两种制作方法:腌和蒸。嗅起来醇香,吃起来酥美。2008年,“虾鲊”被列入黄陂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尽管村里虾蚱店并立,但生意并不好。老板说,“这东西知道的人少,一天最多卖上十袋。”生意不好时,他就到府河捡贝壳卖。“贝壳很美,捡回卖给做工艺品的,挺赚钱。”
史志资料显示,黄花涝是一个名流辈出的地方,仅在清代从这里走出了王肯构、王作朋等三位进士,当代则飞出了享誉海峡两岸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与书法家王士毅、童启祥、王四新、童中仪等名流。其中有三位收入刚刚面世的《无陂不成镇》一书。同时,民间传说,在明末年间这里又出了一个名叫王亲、外号“金燕子”的武术奇才。他与其师兄在武林并称“北猫(金猫子)南燕(金燕子)”。
康熙十七年,皇宫九龙玉杯被盗,多方寻访未果。皇帝下旨要王亲破案,否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祸及乡邻。王亲无奈接旨,认为盗贼定是金猫子。然而,金猫子是他同门师兄,捉拿归案有悖江湖仁义。为了避免殃及无辜村民,王亲终于在洞庭湖边将金猫子捉拿归案。康熙皇帝大喜,要亲自召见嘉赏。破案后,王亲立即返回黄花涝,与妻子反锁门楼,茶饭不进,双双绝食而亡。次年,黄花涝乡民感念王亲夫妻恩德,自愿捐资建造了一座三层九米高的木亭,起名“思亲亭”。
在抗战时期,日寇为掠夺财富,修建了岱家山至黄花涝的公路。而新四军、国民党、伪军都曾分别在黄花涝设立税卡,一度形成三权鼎立的局面,反映出当时黄花涝战略位置的重要和经济的繁荣。有诗为证:“抗日秘密交通站,临河古宅靠南湾,迎来送往人无数,伟绩名扬夸华珊。”
经过600多年的变迁,尤其是1960年代东西湖围垦后,黄花涝的繁荣已是明日黄花,由商贸集镇变成了居民点。居民以渔业为主,兼营工副业。
如今的黄花涝,没有波澜,只有淡淡涟漪,其名气虽然不及周庄、西塘、乌山,但它有着自己独有的质朴和安逸。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追寻古人遗迹,仿佛时光交错,班驳的古墙、青石板小路,尽显犹存的古风。等待读懂的人,洞悉安详中的桀骜、恬淡中的坚韧、沧桑中的鲜活。缘于此,武汉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陶维兵专门将黄花涝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现在,前往黄花涝探幽有多种途径,开车可由金桥大道上岱黄高速,在汉口北大道路口下高速后,沿汉口北大道西行,10公里后左拐进入黄花涝路,沿黄花涝路直行到尽头即到;而乘武汉地铁2号线到盘龙城站下车,然后换乘人力车或摩托车到黄花涝;当然,也可沿“汉口北大道——黄花涝路”步行约5公里到达目的地。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