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木兰山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木兰文旅 > 木兰山 >

四探木兰山

  • 2021-11-08 21:22:03
  • 来源:王治海
  • 浏览:
  • 字体
荆楚名岳木兰山,我曾先后游览过四次,每次游览后都有不同的感受,印象深刻。
儿时常听人们讲述花木兰的故事和木兰山的传说:如木兰弯弓征战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木兰干砌”建筑格局的神奇,“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的俗语……这些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也总想到木兰山一探究竟。
1971年元旦,我登临木兰山的愿望得以实现。那天清晨,我和几位好友约就,从王家河出发,步行三十余华里到达长轩岭,跨过架设在滠水上的浮桥抵达河东岸,而后沿着张家冲后的一条山路前行。山路崎岖陡峭,石峰壁立,我们时而扯着路边的藤蔓,时而抓住道旁的树枝,时而扶住挡道的岩石,努力向山上攀登。尽管山路险峻,朔风阵阵,但依然阻挡不了我们登山观景的热情。
那时的木兰山植被覆盖率不高,那些点缀在山岭上随风摇曳的松树,也算得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好不容易上到半山腰,有人惊喜地喊道:“看,那是南天门!”我心中不免窃喜,据说,只要到达南天门,就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至木兰山主峰——金顶,那是指日可待了。
从南天门至金顶的山路全是用青石板铺砌而成的石阶,远远看去,恰似一股瀑布从山巅一泻而下,蔚为壮观。上山的台阶尽管很陡,但我们登山的劲头却是十足。我兴致勃勃地踏着石阶向金顶挺进,不禁吟诵起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的《广西白龙洞题壁诗》,“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临阵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全诗大气磅礴,彰显了作者雄姿英发,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
上山时那可是卯足了劲,可是到达金顶,走进那一幢幢道观庙宇,所见一片狼藉:大殿里一尊尊佛像被推倒在地,断壁残垣,惨不忍睹。这是“文革”初期,木兰山下黄陂三中的革命小将们高喊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立四新”等慷慨激昂的口号,义愤填膺地冲上木兰山,一夜之间将各个庙宇中的佛像推倒、砸毁。
自隋唐以来传承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木兰山佛道两教宗教文化就这样毁于一旦,黄陂区前教委主任林家宏在其撰写的《林教头风雨六十年》中曾详尽地叙述了这场浩劫的经过。当年他正在黄陂三中读书,停课闹革命。此刻,我们游览的兴致荡然无存,最后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988年5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学校组织全体初三教师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外出观光活动,地点在木兰山。我们乘车从学校出发,一路南下进入黄陂县城,而后沿着木兰大道向北挺进,途径罗汉、研子抵达长轩岭,客车又转头沿着长(轩岭)塔(耳)公路向东行驶,跨过新建的的木兰大桥,绕着木兰山北麓前行约两公里,转头穿过那座高大雄伟壮观的木兰山牌楼,进入木兰山风景区。客车沿着通往木兰山的盘山公路行驶,公路依山而建,蜿蜒曲折,险峻陡峭,可称得上是典型的“山路十八弯”了。
改革开放后的木兰山,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群峦秀峰,植被丰厚,林木参天,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客车沿着盘山公路来到半山腰的停车场,我们纷纷下车,穿过车站广场,拾级而上,越过南天门,跨过好汉坡,直奔金顶而去。临近金顶,沿途所见道观庙宇外观光彩靓丽,里面布局焕然一新:新塑的一尊尊佛像金碧辉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善男信女们正在佛堂里礼拜参禅,香火鼎盛。
木兰山古建筑群,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形成规模宏大的宗教群。在书有“忠、孝、勇、烈”牌匾的木兰将军庙中,我们观瞻了新塑的木兰将军雕像:她身着戎装,端坐椅上,目视前方,气宇轩昂。她左手按住腰间的剑柄,右手搭在脾间,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凛然正气。“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我吟诵着唐杜牧的诗句,脑海中立马浮现出《木兰诗》中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愿回家团聚的巾帼英雄形象。
1999年10月上旬,台湾三姑妈的长女(我的表妹)回大陆探亲,返台前,表妹的堂兄(在木兰山微波站工作)提议去游览木兰山,以尽地主之谊。临行前,家居武汉的幺叔叫我和兄长陪同前往,我们欣然应允。两辆小轿车载着表妹和随行人员,从前川街出发,沿着木兰大道向北行驶,抵达长轩岭街后转向东面,沿着长(轩岭)塔(耳)公路前行。小车跨过木兰大桥,穿过进入木兰山风景区的牌楼,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停车场,而后又沿着依山开凿出来的盘山公路向木兰山的顶峰——玉皇阁方向前行。
从木兰山脚下到半山腰停车场那段盘山公路尽管蜿蜒曲折,但坡度不是很大,可是从停车场至玉皇阁的盘山公路就险峻多了。公路全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不仅坡度大,而且急转弯也多,我坐在车上,心几乎提到嗓子眼上。亏得两位司机的驾驶技术过硬,车辆方平平安安抵达位于玉皇阁前的招待所门前停下。
玉皇阁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山上,始建于唐代,阁高10米,相传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朝廷赐冠的地方。整座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砌而成。在先前的游览中,我曾发现,木兰山上的古建筑群都是这样的格局,这大概也是千百年来流传的“木兰干砌”这一典故的由来吧。
下车后,我们登上千尺峰顶,极目远眺:木兰山山势嵯峨,群峰攒族,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山上那古朴别致的建筑,其中不同的石林,姹紫嫣红的奇花,幽深静谧的别墅……尽收眼底,让人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2014年6月下旬的一天,应曾在黄陂“共大”高考补习班一起耕读过的姚世廉同学的邀请,我再次登临木兰山。同行的有刘兆基、刘耀元兄弟,从深圳回乡探亲访友的田星同学及其家人。感谢姚世廉同学用专车把我和刘氏兄弟从前川街接到木兰山风景管理处,承蒙姚世廉同学的学生时任木兰山风景管理处副主任胡剑中先生的关照,为我等不辞劳苦,接风洗尘。
原计划这次的同学聚会是要登临木兰山的主峰——金顶观光游览的,然而天公不作美,我们从上山之时起,暴雨就一直下个不停,整座木兰山笼罩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为安全起见,登临金顶游览的计划只好作罢。
我们打着雨伞,伫立在离木兰山风景管理处不远的一块岩石上,观赏大雨滂沱中木兰山的景致:时值盛夏的木兰山,群峦秀峰,昂立天宇,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宫观栉比的古代庙宇,十里槐花,烟雨中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盛夏如春的宜人气候,那条如彩带般从山脚一直飘荡到山顶的盘山公路,漫山遍野竞相开放散发出醉人清香的木兰花,无不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午餐是胡先生在木兰山风景管理处招待所为我们安排的。开席前,胡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木兰山风景区的总体布局,风景区的特点及风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席间,我们频频举杯,开怀畅饮。散席后,胡先生赠送每人一本《木兰山志》以作纪念。我打开书的扉页,发现胡先生竟是《木兰山志》编纂小组组长。这样一部介绍木兰山人文历史景观的大部头作品的问世,胡先生该是耗费了多少心血。
木兰山是旅游胜地,同时也是著名的革命摇篮,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诞生地,吴光浩、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木兰山留下了战斗的足迹。今天我们登临木兰山,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要传承红色基因,以示对革命先辈的缅怀。
王治海,男,黄陂王家河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怡情于山水,钟情于文学创作。自号“甘露山人”。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