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木兰山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木兰文旅 > 木兰山 >

木兰山宗教沿革与特点

  • 字体
木兰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千年相传,香火不断。山上流传的宗教主要为佛教、道教。两教大体以南天门为界,佛教寺庙建筑大多在南天门下,道教宫观建筑多在南天门上,形成道中有佛、佛中有道的宗教格局,千百年来,佛、道两教和睦相处。
随着宗教的兴盛,山上先后启建了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各种神像1000余尊。常年,宗教祭祀活动频繁,各种各样的庙会达数十次之多,是木兰山主要的宗教活动形式之一,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亮子会”。
【宗教沿革】
木兰山佛、道教的兴起是在隋大业初年后。隋大业初年前后,有名僧张良真来木兰山东泉庵修建庙宇,设坛传戒。几乎同一时间,冀人姬实云游到青狮岭,看中了今祈嗣顶的风水,在此修建宫观,传播道教。唐贞观后,木兰山流传的宗教主要是佛、道两教。佛教有禅宗、临济宗、曹洞宗,另有善导(613—681年)之净土宗;道教主要为全真教。唐时,木兰山佛、道教的发展都很快。贞观二年(628年),双龙镇观音寺高僧醉月发愿要在木兰山西半腰修建一座寺院,以“兴盛禅宗,弘扬佛法”。
在江南西道鄂州太守李文颜的支持下,贞观四年(630年),醉月大师建成了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的上古禅寺佛教建筑群。唐乾封时(666—668年),道教建筑在木兰山已有祈嗣顶、金顶多处。祈嗣顶时称南宫观,金顶仍用旧名。时金顶道长名玉宗。玉皇阁是木兰将军凯旋后,朝廷赐冠之所,玉皇阁尚未建石阁,山巅有一石洞,此处为玉宗道人的修行处。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上古禅寺大雄宝殿等处烧毁,开元三年(715年)修复。
开元十八年(730年),木兰山西麓竹林东侧又兴建了规模宏大的玄岳殿(亦称玄狱殿)。五代十国后,由于兵燹杀掠,战乱不断,木兰山佛教香火冷淡,道教也无大的发展。赵匡胤北宋王朝建立后,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两百多年的变乱局面,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相对繁荣。木兰山佛教在大和尚昙月、监院智清等人的努力下,修复了毁于唐末五代战乱的大佛殿、华严阁、藏经阁、关圣殿、福慧庵,新建了雷祖殿等多处佛教庙宇。靖康二年(1127年),住持玉化率徒静平、银玉修建了准提阁。与此同时,木兰山道教有了发展。
雍熙二年(985年),仓臣王义敬木兰忠孝,资助道友普照,重建了木兰祠和庙。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玉青道人筹资建修了玉皇阁,并扩建了金顶。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他在重视和恢复发展生产的同时,更是利用宗教为其统治服务,对佛、道、基督各教都大力提倡,尤其是佛教。此时,木兰山的佛教、道教都相应得到了发展。这期间,山上先后兴建和修茸了三元宫、朝天宫、廻光殿、财神殿等寺观。并将非佛非道、供奉着“忠孝勇节”木兰将军的木兰殿归入了道教。
明洪武初,江西九江承天院高僧旮月和尚背单来木兰山,带来徒弟2人,后又在黄陂境内收徒7人,共襄盛举,鼎力修建了受毁的上古禅寺及其建筑群。之后,又陆续修复创建了关圣殿、福慧庵、图书府、玄岳殿、准提阁等佛教寺庙,并开垦了寺田,筑修了塘堰,挖掘了水井。明代,道教在我国的发展已开始由盛而衰。但在明永乐年后,成祖朱棣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巩固国家政权,他极力推崇道教,全国各地大造宫观,信道之风又开始盛行。此时,木兰山道教也兴盛起来,山上陆续兴建和修茸了三清殿、迎恩宫、帝主宫、斗姥宫等多座宫观,并扩建了三元宫、朝天宫等元代建筑。值得提及的是:木兰山明清时的繁盛,与其山北麓张家祠堂湾的张涛关系极大。张涛明万历时曾任都察院右御史和辽东巡抚。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初,他奏疏朝廷,题建和修茸了木兰坊、金顶、玉皇阁、娘娘殿、无量殿以及其它众多宫观,使木兰山的宗教发展达到了鼎盛。此时,佛道教,尤其是道教出现了空前的繁盛。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张献忠农民军为筹军饷攻上木兰山,给木兰山寺观造成灾难。道教三元宫、金顶、玉皇阁等10余处富裕宫观被迫捐献银两;佛教上古禅寺及其所属的华严阁、图书府、关圣殿、福慧庵因不愿献银均遭兵火,至清顺治、康熙年间才得以恢复修缮。清代,统治者偏重佛教,因此,木兰山明之前所建造的古老寺庙多在道光前后得以修茸或扩建;而道教在此时却呈低落状态。同治后,邑绅张安庆等上山祈嗣,建承欢祠,供奉木兰父母及木兰等,道教香火才渐趋兴旺。20世纪60年代中期,木兰山佛、道教神像被当作“四旧”摧毁,香火中断达17年之久。80年代初,政府采取多种形式重建木兰山,现已修复重建了大部分受毁的寺庙宫观,木兰山佛、道教香火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
【宗教特点】
儒、释、道三教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领域均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它们有着与其他宗教共同的职责,起过与其他宗教同样的社会作用。就木兰山宗教而言,主要是佛、道二教,在1400多年的时间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木兰山宗教文化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佛道二教融于一山】
纵观中国佛道教圣地,一般来说,佛道教同于一山的不是很多。如赣贵溪县上清镇附近的龙虎山、蜀灌县青城山、鄂武当山是单一的道教活动场所。皖九华山、浙普陀山、晋晋城白马寺等,均是单一的佛教活动场所。木兰山佛道教融于一山,主要是历史形成的。隋时佛教传播者在木兰山东泉庵建庙宇(后为道教),道教传播者在祈嗣顶造宫观,东泉庵在山东南半山腰,祈嗣顶在山顶上,几乎同在一个时期,两教彼此敬重,相互容纳。
【木兰山宗教神灵应远又应近】
木兰山香火当数明清时最旺盛。明万历时,木兰山每年接待的外省香客游人多达近百万人次。清初,外省香客游人来木兰山的人次平均每年逾过了百万。在明、清、民国初年时的一些年份里,外省香客游人大都超过了本省的人次,本省离木兰山较远的外县香客游人,时常多于木兰山周边的香客游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近些年来,由于省内省外香客游人不断增多,远近香客均来朝拜,故又有“木兰山的菩萨应远又应近”之说。
【木兰山宗教建筑干砌】
木兰山佛教寺庙建在山腰中下段,道教宫观则建在中顶端上。这些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斗拱飞檐,精雕巧饰,显示着“奇”、“险”、“虚”、“幻”的特点。虽然所建年代不同,但“木庐干砌”却是世代相袭,过去被称为“黄陂十景”之首。所谓“干砌”,即是寺观墙垣不用砂浆粘料,而是乱石干砌,大小间压、层叠相衬、彼此牵扯,结为整体。形成了独具匠心的“木庐干砌”青石素瓦与山混为一体建筑特色。
【独特的复合型山体文化】
汉末,木兰山就有宗教建筑与活动场所,但名气不大。后来,随着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的广泛传播,黄陂木兰山便备受世人关注。民间传说,木兰祖父朱若虚、父亲朱天禄天性至孝,是忠实的儒家信徒。木兰山祈嗣顶是因朱天禄与其妻赵桂珍婚后多年尚未生子,遂祈于木兰山南山顶后生下木兰而得名。玉皇阁是木兰将军打败匈奴凯旋后,朝廷赐冠之所。木兰将军仙逝后,人们又修建了木兰殿、木兰牌坊及神像以让后人朝觐凭吊。
木兰原有儒家思想的秉性。宗教所要宣扬的,也正是封建社会儒家所主张的伦理道德。当“忠”、“孝”、“勇”、“节”、“真”、“善”、“仁”、“义”、“礼”、“信”、“贤”等这些木兰本具有的思想性格融入木兰宗教的戒律清规、礼法仪式后,又使木兰山宗教得到了弘扬发展和光大。正因为如此,才使木兰山名声大振,促进了其宗教事业的大发展。
木兰山宗教,不同于五台、九华、普陀、峨眉纯佛教名山,也不同于武当、罗浮、龙虎、终南是纯道教名山,它的特点是佛道两教长期共存,相辅相依。尤为突出的特点是:佛教庙宇中供奉道教祖师真武,道教宫观中供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显示出了相互尊重各教的友好精神,他体现了“万法归宗”的宗教最高境界。同时两教共同举行分属各自的多种庙会。教义、教规、教仪等方面,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这又显示出了两教的团结气氛。在这一点上,是国内其它也有两教并存的地方所不大可能实现的,不能不说这是木兰山宗教的又一大特点。
此外,木兰山宗教庙会多,位居全国前列,也是木兰山宗教文化活动的一大特点。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