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人物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黄陂人物 > 历史人物 >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为中国统一奔走呼号

  • 字体
胡秋原(1910年~2004年5月24日),男,原名胡业崇,又名曾佑,笔名未明、石明、冰禅。湖北省黄陂人(今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下大胡家湾村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地区民意代表,《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曾任上海东亚书局编辑,同济大学教授,《文化批判》《思索月刊》总编辑、参加“福建事变”(又称“闽变”)出任福州《人民日报》社长等。生平著作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时年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为纪念胡秋原、敬幼如夫妇,武汉大学设立有“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胡秋原·敬幼如藏书室”。
人物简介
胡秋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影响很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毕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的福祉不断地上下求索,以数百万字的宝贵思想成果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胡秋原先生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他在台湾地区是最早坚持祖国统一、反对“台独”的领军人,是“中国统一联盟”的创始人和名誉主席。他在海峡两岸隔绝40年之后首先访问大陆,为祖国的统一进行交流,被誉为“破冰之旅”的第一人。
胡秋原于1910年端午节出生于湖北黄陂,1924年黄陂前川中学毕业,1925年至1927年在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理预科与中文系就读。胡秋原还在董必武领导下,参与编辑《武汉评论》,另主编全国学生总会机关刊物《中国学生》。
1988年10月,胡秋原首访大陆时,曾访问母校,并与著名哲学家陶德麟诗词唱和。尔后,其女儿胡蜀山伉俪在武汉大学设立了“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胡秋原逝世后,他的家人将其生前留下的249箱具有珍贵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手稿、照片以及藏书无偿赠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学院设专门研究室收藏并展开研究。
2001年,胡秋原先生的三女胡蜀山女士、三婿徐兆光先生设立了“武汉大学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奖学金基金40万元人民币,增值部分作为奖励金。2010年6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院举行了“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后,胡蜀山女士分三批次共追加了40万人民币捐款。
个人经历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
1925年,15岁的他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28年,来到上海复旦大学改习文学。
1929年,被公费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
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东三省后,胡秋原毅然放弃官费留学生学业,留在上海以文学作刀枪力主抗日,任上海大学教授、翻译。同年底,胡秋原主编《文化评论》,在创刊号上发表《阿狗文艺论》一文,宣称“文学艺术至死又是自由的、民主的独立主张。不日,又发表《勿侵入文艺》、《钱杏邨理论之清算与民族文学学术之批评》等文章,从而引发了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左翼作家对他的批判,双方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胡秋原也因此成为当时文坛上赫赫有名的“第三种人”。
1933年,参加"闽变"失败后去香港,被香港政府逮捕驱逐,遂经南洋、印度、埃及到英国、苏联和美国。1936年回国参加抗日,投身国民党官办文宣事业。
1938年,任国防部最高委员会秘书厅机要秘书。1939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2年任《中央日报》主笔。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任暨南大学历史教授。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
1949年,去香港。1950年任《香港时报》主笔。1951年去台湾。继续任"立法委员",历任台湾师大、世新、政战学校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员。
1963年,独资创办《中华杂志》,宣扬传统文化,配合国民党党化教育。六十年代,受官方支持,与李敖展开"中西文化论战",反对"全盘西化论"遭到强烈反击,论战遂演变成一场持续近10年的官司。70年代,在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对乡土作家取支持态度。
1988年,参与发起台湾各党派人士组成"中国统一联盟",任名誉主席。1988年归访大陆,被台湾当局开除国民党籍,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2004年5月24日,因心肺衰竭病逝台北县新店耕莘医院,享年95岁。当年参与文化论战的李敖表示胡一生“立场反反复复”,又说他的妻子“却是极好的人”。
大革命时期,1924年中学毕业之际,立志以“科学报国”为己任。1925年考入国立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理化系预科,加入共青团。入学之初先后参加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办的《武汉评论》和中华民国学生联合总会主办的《中国学生》编辑工作。因喜爱王维“秋原人外闲”、柳永“夕阳岛外秋风原上”句,遂“秋原”为笔名。1927年春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举办党务干部学校和各种短期训练班中,主讲各国革命史。1927年夏,沪汉战争激烈,转道赴沪,以“胡秋原”之名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自此“胡秋原”之名终其一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5月山东发生日军枪杀中国17名外交官的“济南惨案”,悲愤中完成《日本侵略下之满蒙》一书,大受欢迎。
192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改习文学。192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后经鄂省大儒熊十力、蔡元培荐助,获得湖北省官费补助。1931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系,回国后在上海等地从事文化、政治活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毅然返沪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历任上海大学教授、翻译,和王礼锡一起参加神州国光社创办《读书杂志》,独力主办《文化评论》周报。在《文化评论》所发表的《文学与艺术至死是自由的、民主的》等论文,名噪一时。1933年11月在福建的“闽变”中,有过“与虎谋皮的反动行为”,后去香港,被香港政府逮捕驱逐,遂经南洋、印度、埃及到英国、苏联和美国。在莫斯科期间,应第三国际中国代表团之邀,协助编《救国时报》和《全民月刊》。在《救国时报》发表《抗日就是一切一切归于抗日》,鼓吹统一抗日。并应王明之邀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呼吁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八一宣言》的起草。后来成为中国国民党党员。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底参加制宪国民大会。1947年就任上海《东南日报》总主笔,并兼《前线日报》、《时事新报》主笔,同时在暨南大学讲授国际问题,复旦大学讲授西洋哲学史。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立法委员。
1949年去香港任《香港时报》主笔,并为《新闻天地》《民主评论》撰稿。
1951年到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历任台湾师大、世新、政战学校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员。1961年台北《文星杂志》发起“中西文化”讨论,为主要撰稿人之一。1962年与《文星》的李敖、居浩然等人打笔仗官司,居浩然以连续三篇“科学与民主”、“西化与复古”及“从门德列夫的周期表算起”,厘清科学、民主、知识等基本观念;痛批立法委员胡秋原不懂普朗克常数的定义与傅立叶的积分公式,还胡扯“量子力学解释有三派”,最后送给胡对联:“不知所云三化论,东拉西扯一团糟”,横批“信口胡言”。1963年独力创办生平最后一个刊物《中华杂志》(至1993年停刊)。10月1日李敖在《文星》第六十期发表《胡秋原的真面目》,对胡秋原的“闽变”叛国问题进行研究,还说胡秋原是个不诚实、爱说假话的人。胡秋原大怒一状告上法院,求偿800万元;1963年独资创办《中华杂志》,与《文星》抗衡,一场中西文化论战遂演变成一场持续近10年的官司,1974年李敖因叛乱罪被捕,高等法院对胡秋原改判无罪。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后,在《中华》发表社论,主张国共合作,支持人民解放军保卫疆土,不向苏联屈服。1970年钓鱼台事件爆发,《中华》成为“保钓运动”最有力的刊物。
两岸破冰第一人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张祖国统一。1988年4月任“中国统一联盟”荣誉主席,“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顾问、名誉团长。1988年9月12日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与老友李先念、邓颖超等一起共商两岸统一大业,从而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10月18日凯旋返台,遭限制出台两年,并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92年7月再次赴北京参加学术交流。此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再也没有回大陆,但仍念念不忘国是,关注海峡两岸。
在台湾19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中,胡秋原与郑学稼、徐复观等人力保陈映真、黄春明、王拓,对抗余光中、朱西甯、陈芳明等人对乡土文学作的攻击。邀请乡土文学作家进入《中华杂志》编辑部与发表文章,胡秋原亲自写作《谈人性与乡土之类》、《谈民族主义与殖民经济》、《中国人立场之复归》登载《中华杂志》,驳斥对乡土文学是搞地域主义的批评。
作为文化人,他与鲁迅、蔡元培、陈望道、茅盾、熊十力、于右任过往甚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唯物史观专著,既是台湾最早翻译马克思《巴黎手稿》为中文者,更提出了著名的“超越前进论”;他们父子还创办了湖北黄陂第一所中学——前川中学,为海内外输送了一批精英。
在中国文坛20世纪的学术论战中,胡秋原几乎是“阵阵不离穆桂英”:他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文艺论战”,他的观点成为马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史论战”中提出了“专制社会论”;在“资本主义论战”中,他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文字论战”中他毅然反对简体字、反对汉字罗马化与拉丁化;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提出了著名的“超越论”;在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面对有人企图要“政治解决”学术问题,他大喝一声:刀下留人……
作为政治家,上世纪20年代,他曾在武汉大学加入国民党和共青团,并与董必武一同主编了国共合作时期的机关刊物《武汉评论》;20世纪30年代,他与王明、李立三在苏联主编《救国时报》和《全民月刊》;在“文艺论战”中,与瞿秋白不打不相识;在资本主义论战中,汪精卫对他进行打压,陈独秀毅然为他打抱不平;他曾与毛泽东在参政会上参政议政,与周恩来、蒋介石、张群、陈布雷合作共事……
每逢事关中华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他均能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九一八事变”,他立即放弃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历,返沪以文笔为刀枪参加抗日;面对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他毅然参加了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1945年当美国、苏联分裂中国外蒙,损害东北权益,他曾勇斗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被蒋介石革职;日本企图侵占我国钓鱼台列岛,他发动与声援了震惊海内外的保钓运动;1988年他毅然首访大陆,与李先念、邓颖超、江泽民等共商祖国统一大计,成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第一位来访的台湾上层人士,他因此被李登辉开除国民党党籍。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先生称赞他“真不愧是一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