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黄陂掌故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走进故里 > 黄陂掌故 >

也谈“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

  • 字体
如题,这是黄孝地区流传得十分广泛的一句俗语。肯定有人要说了,这一俗语并不是要表述黄陂人奸诈,孝感人狡猾,汉川人又奸诈又狡猾,而是说旧时黄陂人戴的斗笠是尖尖的,孝感人戴的斗笠是绞边的,汉川人戴的斗笠是既尖又绞边的,所以这句话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尖黄陂,绞(佼)孝感,又尖又绞(佼)是汉川”。可惜的是越是怕别人误会成奸诈狡猾之徒,却越是被荆楚大地其它地市的人们误会得更深了。
为了不与“奸”、“狡”为伍,黄孝地区的人们费了很多力气收集整理并编辑了各式各样的掌故以及传说,但所有这些道听途说的掌故以及传说都和一顶在中国有着千年佩戴历史的竹斗笠有关。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掌故当属裴高才先生在《世纪行》党刊(2014年第3期)上发表的题为《“尖黄陂,狡孝感”的本来面目》一文中所叙述。故事讲述的是清朝初年篾匠铺一对同门同岁的师兄弟为了给各自同岁的父亲祝寿而进行斗笠制作比赛的故事。分别来自黄陂和孝感的两师兄弟仿照清朝官帽的形态制作了斗笠,黄陂篾匠制作的斗笠成型后“只有尖顶、没有绞边”,而孝感篾匠做成的是“不是尖顶,而是圆顶,且有绞边的斗笠”。他们逐渐改良,将斗笠夹层中的牛皮纸替换成了“宽大的竹叶”,使之能更好的抵挡风雨。这两种斗笠后来大行其道,并传乾隆下江南时,湖广总都曾献斗笠于乾隆,之后汉口行业帮会授予黄陂以及孝感的篾匠为“尖篾匠”和“佼篾匠”的牌匾。裴高才先生认为“尖”即“顶尖”,“佼”即是“好”之意。裴先生的这个故事妙就妙在这两幅匾额的题字“尖篾匠”和“佼篾匠”,其不仅表明了这两位篾匠的制作技艺顶尖绝伦,而且道出其制作的斗笠特征为一尖一绞(“绞”与“佼”同音)。除此之外,这两位篾匠是孝子,这个故事将黄孝地区的孝义文化进行了再一次的演绎,用黄孝地区的孝义文化来洗白外地人认为其“奸狡”的传言。这个故事堪称完美,裴先生热爱家乡的拳拳之心再一次跃然纸上。
只是表面太过于完美的事物往往经不住推敲。姑且不说两同岁师兄弟恰巧有同龄的父亲,也不说两师兄弟恰巧有相同的心思制作斗笠为父亲祝寿这些偶然性的事件,单就使用了上千年的斗笠形态是依照清朝官帽形态制作一事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其实清朝时斗笠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各种形态的斗笠基本都有在使用,尖顶的,圆顶的,平顶的,裙边为圆形的,多边形的都有。有500多年历史的湖南中方斗笠也是尖顶圆边的居多。正如裴先生在文中所说的“斗笠历史悠久,其发展经历了汉代的雏形期、明代的成熟期、清代的鼎盛期”。另外斗笠的形态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画作中所反应的渔翁形象也能窥探一二,中国渔翁形象基本都是身披蓑衣,头戴尖顶圆边斗笠,所以斗笠的形态绝不应是依据清朝官帽的样子制作而来。斗笠的各种制作工艺在明代时已非常成熟,到清代时已达鼎盛,因此制作斗笠的篾匠不可能到了清代还在研究到底用尖顶还是圆顶,是绞边还是不绞边,夹层是用牛皮纸还是竹叶,以及用多少片蔑留多少个孔等。
另外“尖”这个字在黄陂话中用来夸奖人时,仅仅在“尖板眼”一词中表示别出心裁,高人一等的意思,但从来不会单独使用这个字放在人物名称前来表扬一个人。比如,我们绝不会夸奖别人时说:“你是一个尖人”。相反这个“尖”字在黄陂话中用来形容人时一般表贬义,意即:尖酸刻薄,小气,吝啬,比如“你这个人真尖(很小气),尖得有瘾”。所以拿到“尖篾匠”牌匾的这个黄陂人肯定会有些郁闷了吧。当然我的本意并不在于要考证裴先生所叙述的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因为裴先生说了这只是一个掌故,掌故本就是些遗闻轶事的琐碎,但问题是这些掌故实在太经不住推敲了,不但不能洗白外界认为黄孝地区人们“奸狡”的传言,反而授之以“愈描愈黑”的证据。
首先我们应承认两个前提。第一,这句话成为被讨论的对象之前是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记载的,也就是说它是由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中口口相传的一句俗语,另外还应承认这句俗语是由黄孝地区的人们所创造进而传播到其他地市的,毕竟这三地的人知晓这句话的程度比省内其他地市的人要深广得多且这三地的人自古以来文化、商贸等方面的交流比其他地市也要频繁得多。若承认这两个前提,那么这句话就应具备黄孝方言口语的属性。在老一辈的黄孝方言中,说到“奸诈”字眼的情况可以说基本没有,毕竟这个词比较书面化。一般用“阴险害事”或“欺辈人(欺负人之意)”表达与“奸诈”相近的意思。“奸”这个字多少都带着些色情和暧昧的情调,传统的老一辈黄孝地区的人们很是避讳说这个字,要表达强奸之意时,只说这个女子被人“害了”。老一辈说书的人,说到有关“奸细”的事情,也尽可能地称之为“细作”。据此,我认为“【jiān】黄陂,【jiǎo】孝感”的【jiān】绝不应是“奸诈”的“奸”。另外1999版的《汉语方言大词典》里面收录了“奸”字在胶辽官话(山东荣成、青岛一带)、西南官话(云南澄江、玉溪一带)以及中原官话(山西汾西一带)中有表达“吝啬、小气”之意,但其读音与【jiān】比较起来差别是很明显的,而且这些地市在地理位置上与黄孝地区八竿子都打不着,彼此不可能相互影响,故此,我不认为这个“奸”字在黄孝方言中也有表达“吝啬、小气”之意的可能。故而“【jiān】黄陂,【jiǎo】孝感”的【jiān】只有可能是“菱角尖”的“尖”了。
然后说一说“狡”字。在黄陂话中形容一个人“狡猾”一般用“滑头”或“滑藐(音译)”来表达。受现代汉语的影响,现在用“狡猾”这个词也比较普遍,毕竟“狡兔三窟”这个典故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但口语中单独用“狡”这个字表达“狡猾”、“狡诈”之意的情形是绝对没有的,倒是“绞”这个字在黄孝方言中是常用的,比如“绞靶子”,“把裤子绞个边”等。在1999版的《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了“狡猾”这个词,但该词仅限于粤语和闽语方言中使用,且读音与【kankau】相近,西南官话则没有这个词。据此“【jiǎo】孝感”的【jiǎo】按照方言的流传特性只有可能是“绞边”的“绞”了。至于裴先生提到的“佼”字在口语中是极为少见,除了“佼佼者”一词(受现代汉语的影响)会提及,基本没有使用到它的情况。
网上还流传着署名鳄鱼的作者所写的一篇《丑陋的湖北佬》的文章,认为本文标题的俗语是解开《周易》这本书的钥匙之一,其在文中称道:
“据张哲先生说,泰卦九三辞‘无平不陂’。姬昌在此处未制谜语直说。不置平年,历法就不会与天文发生错位。陂字拆开是乃皮,即历法与天文成了两层皮,二夹皮。历法只能取整日,不允许在一天之内有两个年号,上午是一年,下午又是一年,整个社会就乱套了。发生了错位要用置闰的方法使其复位,复位就是亡陂。俚语黄了就是亡了,这便是黄陂县的来历。因为置闰修历法是黄道上的学问,所以黄陂就是国家天文授时台设置的修编历法的科研机构之所在地。”
“有一句话‘无陂不成镇’,民俗解是黄陂人多又善于经商,凡市镇均有黄陂人。其实这是个历法谜语,能镇住陂的是闰,有陂才有闰,若无陂闰就是多余的找麻烦。在湖北,有一句俗话:‘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从意思上看,湖北人都不是好东西,一个比一个奸滑,这真是千古寃案。张先生(张哲)说,这其实是易学,奸,就是尖、间;狡,就是矫、绞;孝感就是‘校赶’,汉川就是河汉”。
“历法的含意是修历法就是要奸,越奸越好,要斤斤计较、两两计较、钱钱计较,千万不可仗义疏财大大方方,那就把历法搞砸锅了。历法是越精密越好,搞黄陂工作的人是天文工作者,修起历法来要奸得出奇。矫是矫正陂,置闰是对历法的矫正——黄陂。平年历法提前终年,天文在后,加日置闰推迟终年,天文才能赶上历法的步履,故说校赶。校赶不能凭主观,要依据龙的第365日声阶与冬至点的间距而定,这又是一个缺口,这个时空接近一天时,元级才报闰,这就是间。冬至点是黄道与银河的南交叉点,银河古称河汉——汉川。所以汉川起着间与矫的双重作用。冬至点一到黄钟大律一响,一个新的龙年又开始了。冬至时银河方向与汉水方向吻合,所以汉水、汉川、因盘龙城的龙而得名。民俗谚语是打开盘龙城之谜的钥匙。”
张哲先生的著作不曾拜读,但仅从上面的解释来看,未免太过于穿凿附会了点,作者仅仅通过现代汉语的谐音就把这些蕴含了千年文化积淀的古老的地理名词篡改得面目全非。一方面作者说周易是周文王姬昌按照武汉方言写的白底格谜语,即先有了方言然后才有了易经(注意方言俗语中已经出现了“黄陂”二字),另一方面却说黄陂的名字是根据易经中泰卦九三辞“无平不陂”而来,并解释说此句“未制谜语直说”,明显地不能自圆其说。既然易经是根据黄陂方言来写的谜语,那么“尖黄陂,绞孝感”这句俗语应是先于易经而存在了,又怎么会存在黄陂这一地名是因易经而来一说呢?易经成书的时间大约在西周,按照一些方志以及文献的记载,“黄陂”这一地名最早始于隋,是晚于易经成书时间的。至于“孝感就是‘校赶’,汉川就是河汉”之类的没有任何根据的论断就更不能苟同了。
“襄河府水弯又弯,弯了黄陂弯汉川,要问船家哪里来?只见斗笠不见衫。”黄孝地区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能说得出这段民谣的前一两句话的。“襄河府水”即是汉江、府河的旧称。从民谣可以看出经常戴斗笠的应该是船夫无疑,因为船夫要摇橹,撑伞肯定是不便的,为了释放双手,斗笠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而黄孝地区,水系发达,湖汊纵横,出远门要坐船是一定的了。可选择船夫又是一项技术活,出门在外,谁不希望挑选到的船夫是自己的家乡人,能搭上话,还能一路聊聊家常,更重要的是说不定价格还能优惠呢。于是乎“尖黄陂,绞孝感,又尖又绞是汉川”这句描述各地斗笠形态以此分辨船夫的俗语就这样由经常出门坐船的人而创造出来了。
但问题是黄陂船夫所戴的斗笠真的有那么不堪?“只有尖顶、没有绞边”吗?我本人不以为然,这句俗语强调的是黄陂的斗笠很尖这一形态,但并不是说其斗笠不被绞边。斗笠不绞边是极容易散开来的,是不可能经久耐用的。清代作为斗笠使用的鼎盛时期,这种绞边的工艺也是十分成熟的。只是黄陂斗笠所制作的绞边没有孝感斗笠的厚实宽大且其绞边很远就能被看到。但孝感的斗笠没有尖顶,以圆顶的居多,而汉川的斗笠则吸收了黄陂、孝感两地斗笠的特征,变得“又尖又绞”。《家具》期刊2014年第35卷第3期由湖南工业大学张宗登先生所撰写的《中国民间竹编斗笠的设计特征探析》一文就表明长江流域常见的斗笠形态主要是尖顶,且绞边比较薄;而湘桂边界地区的斗笠形态为圆顶(偏平顶)但绞边明显增厚。另外中华古玩网上所展示的清代斗笠图片也是尖顶薄边。黄陂的斗笠应该是长江流域比较普通的一种,即尖顶薄边,而孝感的斗笠有点类似于湘桂边界地区的斗笠,即圆顶厚边。
解析“尖黄陂,绞孝感“这一俗语的大儒们比比皆是,本文主要从方言的流传特性来解读这一俗语的内涵,部分有别于他人的观点在文中也一并作了说明,方言考证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纰漏之处有时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