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盘龙文化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城市名片 > 盘龙文化 >

黄陂盘龙城——繁华沧桑大武汉·城市之根

  • 2022-06-04 08:51:38
  • 来源:胡榴明
  • 浏览:
  • 字体
人称黄陂是武汉市的东大门,从长江下游逆流而上,入湖北境内,波涛一路,山水逶迤,两岸风景如画屏。夏天,在长江江轮之上,看岸边稻田、柳树、水牛,还有村舍前水塘内的白荷花。再往上游,船行不远,遥遥望见武汉关的钟楼。
武汉市黄陂区,北部与大别山麓紧密相连,山势绵延、丘陵起伏;南部滨临长江之水,平野广蝥,平湖如镜。城北二十七里,有著名风景地木兰山,传说是南北朝时异装从军的女子花木兰的故里而得名。山石嵯峨,古木参天,山间终年云雾缭绕,有石阶蜿蜒攀登向上,金顶耸起,殿阁森严,寺庙道观建于峰峦之巅,是历代道教、佛教的朝圣之地。山脚下是碧波粼粼的木兰湖,平湖千顷湖光映着山色。
木兰山离武汉市城中心50公里,海拔582米,山间多生木兰树,所以得名,后来,这个名字和北朝《木兰辞》中的女英雄连在一起,更有知名度。山间建有木兰殿,立木兰将军石坊,顶峰建玉皇殿,也和木兰的传说牵在一起。
木兰殿内供奉木兰将军塑像;石坊下雕龙上雕凤,比喻女子塞过男儿;玉皇殿全部石块累砌,不用片瓦寸木,堪称古建筑精品。
花木兰的故事引历代文人骚客慕名过往,唐代诗人杜甫登山游览木兰殿,题下“弯弓征战作男儿”的诗句。
自然风光和历史传说之外,木兰山还是一处仙山佛地,佛道两教在此筑庙设坛和平相处。庙宇道观的兴起始于隋朝,兴于唐朝,盛大于明朝,曾经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佛像千尊,遍山香火,遍山人迹。佛寺和道观间杂,神像和佛像相伴,“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此为木兰山独特风景。
后来遭遇战乱,古建筑毁去大半,现存殿堂建筑十多处,金殿内立有1。8米真武大帝鎏金铜像。
寺庙建筑和山上所有建筑一样,山间就地取石,凿开打磨成块,石块与石块交错重迭,累砌成一片石头宫殿。
人力和思维,精神和智慧,也在此中交融累积,宗教和艺术的区分,在这里也就变得不重要了。
大千气象,万般风景,掩映在这方圆数百里的山乡田野之间,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一片深褐色的土层底下,埋藏着一座远古的城池,千年沉寂,与世隔绝,一旦出土,举世震惊。
1954年夏天,一场特大洪水袭击武汉,为了加固长江大堤,紧挨汉口城区的黄陂县城西南的一块土地被列为防汛工程取土场。比较位于江湖沼泽低地的汉口,座落在大别山山脉末端的黄陂,可以称为长江北岸的“高地”——那一年,随着准备垒筑堤防的土壤由地底浮出到地表——殷商古城盘龙城,就在这样一种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沉埋三千年重见天日。
最初,零零星星的几件青铜器,从黑如暗夜的土层下面被人发掘出来,尽管当场无人辨识它们的来龙去脉,但是依然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意。进一步的调研则是在洪水退却后的1954年的秋天,从一张1932年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找到了盘龙城的标记,远古的神话,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随着发掘的进行,更多的青铜器、陶器、石器,以及各种器物的残片陆续出土,数量之多、样式之丰、形态之异,令人惊叹。
更为浩大的埋藏还在地底,出土器物的规模,标志着地下宫室建筑的规模。
1954年开始,数十年来多次考古发掘,抚去厚重的历史烟尘,沉睡三千年的盘龙古城,向世界展示了她灿烂的容颜。
卧于半月形盘龙湖凹处的盘龙城,因盘龙湖而得名,方形城圈,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90米,整体周边1100米,整座城池面积75400平方米。四围为夯土城墙,城墙内坡缓斜,外坡陡峭,属古城墙建筑规格。
当地农民说,数十年前还能看到,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古城墙头,高于地面达六至七米之高,可以想见其城墙之实际的高度,定然十分宏伟。城墙四方,各开一个城门进出。城墙外面挖有濠沟,高墙深壑,易守难攻,和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城墙建筑一般无二。
当时的盘龙古城,其实是为统治者的专属城池。考古发现:城内东北处有坐北朝南三座大型宫殿的遗址;而城墙外的壕沟以外,则发现有总面积为100万平方米的平民住宅和手工业作坊等遗址及商代中期的墓葬群。从这些商代建筑遗址的分布位置,可以推测分析当时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等级有别、贵贱区分的奴隶制,从居住地址可以看出。贵族阶层居于城内,修造大型宫室,生活骄奢淫逸;而将平民及奴隶赶于高厚的城墙及深陷的壕沟之外,在城外靠近城墙处建屋居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随时奴役,随时趋赶,尤其要晚间令他们中的大多数与统治者的宫殿寝处远离,以防范夜间有人聚众谋反。
这样的城居格居,和秦以后的封建王朝的城居格局,有着很大的不同。封建时代的城市民居,贵族和平民可以同城居住,相互隔离的只是居所的位置,譬如北京,皇室宫殿和平民居所,以故宫院墙相隔绝,城中城的封建社会城市居民的居住模式——而黄陂的盘龙古城,以它最为真切、最为直观的形状,向我们讲述一段更为久远的历史,奴隶社会的封建时代之前的华夏文明的发端史。
三座宫殿基址迄今为止已经发掘了两座,根据实地探测的资料表明,两座宫殿的建筑形式惊人相似,建筑在一条南北贯通的中轴在线。对称形的结构。四周墙基保存完好。前一座宫殿是一间没有隔断的宽敞大厅,推测是贵族朝会布政的地方;后一座宫殿的四周有回廊环绕,中间分隔成四间厅室,推测是寝殿,后宫眷属寝居之所。
两座宫殿的建筑布局,与史书记载的“前堂后寝”的建筑布局十分符合,属于人类阶级社会中较高阶层特定居室的建筑形式,具备了两种功能,政治统治者的办公之地以及日常之地,属于原初阶段的宫室建构形式,公务与私所,彼此之间相距太近,容易相互搅扰,这样的情况,在以后的历史过程中自然会慢慢地改进。
城外商代遗址,除民居而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酿酒、制陶、冶铜的手工作坊。实地勘察表明,当时这里的青铜冶炼技术以达到“精湛”的程度。
在这一片古遗址上,民居及作坊居中建筑,东、西、北三面有商代中期墓葬群,其中有奴隶主贵族墓一座,墓室中有殉葬奴隶的骸骨三具,随葬的青铜器和玉器75件,墓葬椁板虽然腐朽但未曾销毁,精致雕花依稀可见,鉴定为国内至今为止所发见的年代最早的木雕艺术品。
至此,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达2000多件,其中陶器1500余件,青铜器400余件,玉器100余件,石器100余件,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一件玉戈和一只青铜圆鼎,在中国内发现的商代前期同类文物中的体积之冠。铜夔龙纹钺、铜提梁和玉戈最为珍贵,为我国罕见的文物珍品,曾在泰国、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展出,在国际考古界有很大的影响
越过黄河的商代文明,加速了中国南部长江流域原初文化的解体,本土原始文化让位于由北方而来的青铜器文化,黄河文明向长江文明的渗透,青铜器代表着一个时代,祭祀等同宗教,由最高的权势者掌控,尊崇天地人神,典定管辖四方土地和本土民众的地位。这就是青铜时期的强势文化,由殷墟迁延至长江之滨,盘龙湖畔,盘龙城拔地而起,“商文化存在于中原”的学术定论不攻自破。
盘龙城的千古存在,在于它地理位置的优越。
高空鸟瞰,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湖北,至金口,水流向北,悠然一个弯转,江水曲折处,沙洲堆积,湖泊散布,浩浩汤汤一片蓝色的水,苍苍茫茫一片绿色的土,江河之滨立着盘龙城。
经长江支流府河,北可通中原,穿大别山直达商王朝都城,南城与北都相衔;顺长江而下,可至大冶和铜陵,丰厚的地下铜矿是青铜文明的根基;溯汉水而上,越古云梦泽江汉平原,西北去,翻秦岭,便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
有专家推测盘龙城之所以在长江流域的兴建,一是军事上的需要,将这座城池作为商王朝南方的一个“卫城”,阻挡南地未开化部落族对黄河文明的武力攻击;二是经济上的需要,长江沿线的铜矿资源是当时国家赖以生存的命脉,除了祭祀使用的青铜大鼎之外,交兵争战的武器,日常生活的用具,一切都是铜制品,如同粮食和盐,一日不可或缺。
专家推测,盘龙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令商王朝非常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水上运输之路,于是,铜矿的开采和运输,铜器的冶炼和运输,成为盘龙城建城之根本——从城中起运,一路向北,“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座建于公元前1500年的古城,也许就是远古“青铜之路”的起点。
1988年,盘龙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猿人遗址、西安半坡遗址、安阳殷墟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咸阳秦始皇兵马俑坑等,一起列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今天,当你来到这里,眼前只有大片平圹的土地,没有宫殿,没有城垣,没有民居和作坊,没有墓葬也没有壕沟——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块土地上的国家宝藏,出土的古城被重新埋入土下——来于悠远的时空,归于悠远的时空中去。
一大片挖开后又掩埋的土地,土地上长着草,春天草绿了,秋天草黄了,湖水静寂,宫殿和城池,沉于你的脚下,但是你也会有感觉,尘和土,风和雨,空气,太阳,时间还有空间,奔涌在心内,奔突在身外,历史和文化,传说和故事。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