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时光印迹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走进故里 > 时光印迹 >

城南旧事,忆黄陂县广播站

  • 字体
如果要给黄陂广播行业找个标签的话,那就是这个行业诞生了新中国成立后黄陂最具知名度的新歇后语:姚集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嘎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相关文章看看。
印象中是在80年左右,湾里每家都安个有线广播,当时把喇叭的负极接入墙角的土地里,遇到接触不良的,就在入地处泼点盐水,泼后状况就有所改观,有次接触不好,家里人叫我在墙角洒把尿当盐水用试试,那时农村里把伢的童子尿当有用物,还用来泡盐鸭蛋。
83年分田到户后,农民都忙的不得了,也没有功夫听广播,线路坏了也没有人维修,喇叭被拆成了吸铁石,家里人把细针都放在上面不怕丢。
76年亲戚送了台台式收音机,装2节1号电池,从此就爱不释手,当时农村里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收音机带给我莫大的快乐,刘兰芳、袁阔成、单田芳的评书,孙敬修的故事,小喇叭广播,广播剧《驿站长》、《叶塞妮亚》等,至今印象深刻,当时都是调幅广播,噪音大。
所以说,如果要我评选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我觉得一是自行车,它可以把我的视野扩大到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十多岁跟同伙骑自行车到处跑,我没有想到就在黄陂县内,离城关几十公里的地方,竟然有几种不同的方言。二是收音机机,它可以把我带到更远的地方,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
从此我养成了在家就开收音机的习惯。
2004年黄陂才有了自己的调频广播90.0Mhz。现在每天醒来就听黄陂90.0。
1956年8月建黄陂县广播站,后几经撤销、恢复、改名,84年叫县广播电视管理站,后改为广播电视局。有时局与站是一门两牌的关系。后局改中心。办公场所分开了。主管部门一会是文化局,一会儿是宣传部,总在变化中。95年左右,县电视台又把城关政府所属的广播站兼并进来。名字虽然总在变化,但老人还是习惯叫它广播站。
81年成立差转台,是6频道,黑白的,转播中央8频道的内容,记得是个二手设备,常出现跑台的现象。尽管如此,但电视里放的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姿三四郎等电视连续剧把当时的人都看疯了。
电视的普及也导致楚剧的衰落,人们就很少进电影院和会场,一定程序上可以说是广播电视革了楚剧的命,可有谁知道,几十年后网线又革了广播电视的命,虽说是无心之举,就象那句老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在93年左右,成立黄陂电视台,才正式买个一手彩色发射台,频道从6换为12,湖北一台是4频道,中央一台是8频道,武汉一台是19频道,后来才有湖北卫视25频道。我以前老给别人调整频道,调台前先要确实频段,再微调,1—5频道是VHL中的L段,6—12是VHL中的H段,13以上是UHF段.5和6之间、12和13之间是增补频道,安了闭路后,闭路信号都在增补频段,所以要换高频头才能收看,换一个100块钱。
以后发展了,每家买了第2台电视,我也经常给别人家安闭路电视分配器。
当时我自己单位没有闭路电视,闭路电视简称CATV,跟央视的CCTV差不多,我买本书,然后到台北路的武汉天线厂买来配件,有专门的频道天线,也就是一个频道一个天线,还有天线放大器、混合器、综合放大器等,天线架子也是自己设计的象个立起来的蜈蚣。自己装的有线系统,可以收20多个台,单位奖励了我几百块钱的书,书在后来搬家过程中当废纸卖了。武汉天线厂后来搬到油岗一中对面不远的桃花中学校园,工厂倒闭后成了黄陂艺术学校,现在是黄陂楚剧团的训练基地。我安的系统最远的可以收到黄石台,经常看鄢萍的点歌台,后来鄢萍调到武汉电视台。近年不知还在吗?
90年代开始,第一代男播音员彭云胜端坐荧屏播报新闻,娓娓道来,颇有赵忠祥的风格,时人谓之本土产赵忠祥。电视台播节目时,没有字幕机,记得有个主持人叫翁建军,戴个眼镜,低头看下稿子,抬头说几句,要是有公告的内容,则是用毛笔写在大纸上,摄像机镜头对着纸。不久翁建军调湖北经视,六号门有个叫某小燕的也调经视,姓不记得了,10多年前湖北经视与湖南卫视合办的一个节目还看到过她露面,现在已经少看经视节目了。
后来有了好设备,状况就好多了。
后来黄陂电视台也有了好几个自己的台,在08年左右,有个台总是成天播楚剧,我母亲总是招呼老人一起看,不知老人家在电视里看的跟在会场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
现在楚剧基本上从银屏消失了。但近年的老年听戏机、看戏机的复兴,是不是民众对传统楚剧的一次亲情反弹?
现在的电视台位置以前是龙潭的水面,在85年左右,先是填了一条路,两边栽上柳树,后来逐步越填越多,就做了广播站,好多年前总听说广播站内有个井,井内有锁龙的链条,清同治地图上,龙潭里就有个井,所以不奇怪。
1980年的样子,6月或7月,艳阳高照,我坐在大西门老城墙边,在高大的梧桐树下乘凉,树上的大喇叭里放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谷建芬谱的曲,演唱是朱逢博。还有张家锵、张正富、耿莲凤、谢丽丝、王洁实等人唱的歌,当时整个社会给人是枯木逢春感觉。现在回想,感觉如昨,只是时间已经过去近四十年,少年对明天的梦想已化作中老年对往昔的回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