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故里之争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走进故里 > 故里之争 >

傅鹏飞:花木兰出生、出征、回归、仙逝于延安的花源屯

  • 2021-08-24 19:49:14
  • 来源:傅鹏飞
  • 浏览:
  • 字体
一位女子,情系家人,心怀天下;
一位女子,女扮男装,戎马披甲;
一位女子,荡起历史的尘土,史载华夏。
1
车出延安城,沿杜甫川逆流行二十分钟便是“木兰故里”,即延安市宝塔区万花山乡花源屯村。
“花源屯”,百姓称之为“万花山”。一个神奇的、与花卉有关的名字。何人何时何以名之?学者各执一词,无确切考籍,大概与这里的野生牡丹有关。
人间那得牡丹赏,此物只应天上有。民间传说,木兰故里还是王母娘娘四女儿“四姐”,偷天间牡丹种子下凡,与花源屯小伙子崔文瑞成亲种牡丹的地方。牡丹丛中至今有“崔府君庙”,一直被当地百姓敬奉。
每至阳春四月八,百姓在“崔府君庙”举行庙会。此时,花源屯“崔府君庙”的山体上下数万束野生牡丹绽然而立,色彩飞扬,游人接踵。历代文人骚客、达官贵人、羽客方士、在此驻足,留有足以观赏的墨宝,山体上下,左右诗书满案,碑林俏然。唐朝“安史之乱”之际,诗人杜甫,宋朝欧阳修,延州知府范仲淹都在花源屯留有足迹。1939年、1940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专程到花源屯观赏牡丹。
民间传言,洛阳牡丹由花源屯接种而生。宋代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牡丹出丹州、延州。”这里是野生牡丹的生长地,也是花木兰的生还之地。
2
有关木兰的故事久盛不衰:
有关木兰的故里扑朔迷离。
截止目前,有关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历史文献记忆,主要为南北朝时期三百多字的《木兰辞》。由于这首诗的史学、文学、艺术价值,与花木兰的历史影响力,为使后人不时勾起对她的追随和记忆,现行中学课本中留有专门位置。有关花木兰故事,地球人都知道,陕北人更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美国迪斯尼媒体公司集七百多名艺术家,历时二年,耗资一个亿美金,执意打造了花木兰动画片,风靡十三州,而后传播世界各地。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市场经济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认识转化,因而,有关花木兰的生还之地,诸多地方在攻讦,尤以河南人为甚。
其实,根据民间传说与现有历史表象显示:
花木兰出生、出征、回归、仙逝于延安的花源屯。
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花源屯,以花氏姓为主,花木兰就生长于此。花木兰家五口人,父亲、母亲、姐姐、木兰、弟弟,父亲名花弧。根据南北朝时期《李波小妹歌》中描述,北朝人崇勇习武,女子娴熟弓马。木兰同其它女孩子一样,从小纺纱织布,栽花植树,尚武习箭、习马,性格豁达、刚毅、开朗。花木兰十七岁时,突厥人入侵中原。官府下书征士应战,“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父亲)名”(引自《木兰辞》)。一家人焦虑不安,不知所措。木兰暗忖:父亲年轻时在战场上奔驰过,如今老态龙钟,年事已高,冒然入伍,生命未卜;姐姐许人待嫁,弟弟年幼,应征无力;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身强力壮拥有武艺。木兰毅然站出来,说服父母,决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无奈的父亲跑到延安府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引自《木兰辞》),为木兰准备辎重。出征的那天,父亲送花木兰至十里开外的罗崖村。“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引自《木兰辞》)。木兰一马当先,头一天暮宿在黄河岸边,次日直赴战场,不畏强敌,赴汤蹈火,英勇善战。从此,花木兰“晓战随金波,宵眠抱玉鼓”,风餐露宿,同她一块征战的战友,不以为女。从军十二年的木兰,年年有策勋,位至将军,因此,花木兰也叫“花将军”。
突厥人求和后,天子召见,封她为尚书郎,欲招她为驸马。花木兰考虑自己实为女子,蒙蔽世人已经十二年,何以充当驸马?更为主要的是:木兰情系故土和家人,不乐于官爵。木兰说:“我不愿在朝廷做官,只愿天子赏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天子遂遣马顺木兰之意。
不久,战友们来看望花木兰,当她走出闺房时,个个目瞪口呆。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朝夕相处十二年的木兰,那位英俊潇洒,武艺高强的将军,竟然是一位女子!
木兰调皮地说:“你们没有听说过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别我是雌雄”?
从此,战友们更加敬佩花木兰,便奔走相告,相传至今。
“扑朔迷离”的成语也由此而出。
花木兰解甲归田后,还女儿装,与家人和顺相处,依然织布、种花、习武练马。
花木兰活了八十多岁,无嫁,无疾而终。临终时,她托咐家人葬于花源屯东山上,意在能继续看到西山的“牡丹”、“习马梁”、以及山脚下的家园。
花木兰,孑然的一生。
如今,木兰墓所在的那座山,当地人仍叫“花家陵”。据民间传说,花木兰墓宏伟高大,从山脚到陵墓的神道,森然有序,当时皇室天子亲自派人参加葬礼。
如今,陵墓神道两旁巨型的石马、石狮、石羊和文臣武将等雕像,依然散落在花家陵的山体上下,大都已佚,或是残损不全。
1961年,花源屯农民在花家陵山上修梯田时,挖掘出来一块石碑,上书“花将军之墓”,碑文清晰可辨。由于村民们缺乏文物意识,不懂其潜藏的历史价值,被一位农民拖回家,一夜之间打成喂猪的槽子而彻底毁之。(此乃惜哉!痛哉!今天,我们在叹息之余,也不要一味地责斥那位无知、平庸的农民。话可以这样说,不可以这样认识,问题不完全在农民身上。细想起来,诸多珍贵的历史踪迹,不也是就这样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消失了吗?)
花源屯西山的山梁上,至今有一块长五百米,宽百米,寸草不生的“习马梁”。五棵撑天高大一体的“五龙柏”,一直守护在旁。民间传言,五龙柏曾是花木兰习马时的系马之树。在千年风雨的岁月中,“习马梁”应当早已消失了,可是,今天的“习马梁”,仍然赤身裸露,草本不长,保持着一种固有的风貌,似乎还在等待木兰的到来。其中之谜,不得其解。
花木兰的饮马泉,拴马桩等遗迹至今尚存。
如今,在花家陵山坡上地方政府重修了木兰陵园。园内塑造与再现了花木兰骑马石雕,为世人传播木兰的同时,也为增添了一份有关对花木兰的文化记忆。石碑上除《木兰辞》,还有唐朝白居易的《戏题木兰》和杜甫的《题木兰庙》。现摘录共享:
柴房日照胭脂折,素艳风吹赋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白居易)
弯云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杜甫)
花源屯是民俗文化村,集文化、娱乐、饮食为一体。木兰故里锦上添花,也为城市人增添了一处难得的休闲与回归自然的场所。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相传花木兰是花源屯人,已故河南艺术家常香玉在豫剧中唱道,“木兰是延安府人”。《木兰辞》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延安距离黄河正是一天的马程。
今天,花木兰的传说故事,经一些专家学者的考察与地方政府的申报,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非常遗憾与无奈的是,今天,在花源屯没有一户花家的后人,缺乏了花家后人叙说的同时,让追寻者也蒙受迷惘。
殊不知,这与陕北特殊的历史有关,陕北历来战火频繁,百姓多灾多难,作为一个村落,充满变数是常态。就花木兰时期,陕北曾是匈奴人大夏王朝的腹地,当鲜卑人击溃大夏王朝后,又成为北魏政权鲜卑族的领地。鲜卑人在掠取大批财物的同时,其中迁徙了大量人口。
诸如此类的历史事件,在黄土地上实在是太多了。再如,较近的清朝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回民在陕北作乱之际,只要看到有烟火升起的地方,便去满门抄斩,整村整户的消亡无以数计。直到现在,一些古村落的墙壁上还有陈血痕迹。
居住在花源屯的花木兰家人,也许消失于历史战乱的某一天,也许或是隐姓埋名,迁徙他乡。
历史是真实的,不能还原历史是经常的,历史中的一些事儿,找不到了并不等于不存在。
3
一位女子,情系家人,心怀天下;
一位女子,女扮男装,戎马披甲;
一位女子,荡起历史的尘土,史载华夏。
花木兰是华夏民族的巾帼英雄,这早已成为无可置疑的定论。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花木兰时,发现原有的定论有待提升,或者说有待于正本清源。
从古到今多少历史英雄人物,痛惜不能“忠孝两全”,而小女子花木兰,且不说功成名就,荣归故里,从她代父从军的那天,就做到了“忠与孝”。忠的是民族的前途命运,孝的是父辈家人。花木兰传承传统美德的行为,无愧于父母,无愧于民族,堪称为华夏民族传统美德的楷模,体现了华夏女子的高贵品质,更在于冲破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花木兰做到了并行不悖,因为“忠”而成为“巾帼英雄”;因为“孝”而荣归故里,与家人善始善终。花木兰不是只会领兵打仗,更是一位让人敬仰不已的伟大女性,中国人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全方位的释放。相形之下,在历史上与当今社会中,一些人趋炎附势,一心求官贪财,不择手段推过揽功,想方设法,耀武扬威享用父辈与国家财富,这些人在花木兰面前显得多么龌龊和无耻。
问心有愧者,当知耻予领悟,以花木兰正已。
木兰,一个亲切的,永远让世人感慨的名字。
木兰故里:
一块人文情怀浓缩之地;
一处国色天香之地;
一位女子刷新女子历史之地。
文行于此,我赋七律诗一首:
皇天后土绽百艳,富贵牡丹出山间。
岁月沧桑人常在,花源屯兮放光彩。
代父从军胜须眉,忠孝卫国女中杰。
春暖花开赏牡丹,万花丛中拜木兰。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