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故里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人文故里 >

魏云乔:舌尖美味,莫过黄陂“三鲜”

  • 2022-06-16 19:29:38
  • 来源:魏云乔
  • 浏览:
  • 字体
“武昌鱼,热干面,还有黄陂豆腐和三鲜。”这些都是被伟人和文豪、美食家盛赞的地方特色食物。它们随时撩起你舌尖上的味蕾,并先后被列入非遗目录。本文只浅谈黄陂“三鲜”。
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黄陂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三鲜”。即使是平时,各大小饮食饭馆亦皆有出售。它像黄陂豆腐一样,已成为当地民众款待亲朋好友的重要佳肴。凡品尝了黄陂“三鲜”之人士,同感“食物味美莫过“三鲜”!
黄陂“三鲜”即鱼圆子、肉糕、肉圆子。其中制作技术性最强者要数鱼圆子,其它的相对要简单些。鱼圆子,原名余氽,又名鱼氽。追溯鱼圆子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酷爱食鱼,无鱼不下饭,但嫌刺骨甚多而无辜杀害不少有名厨师。后又在南郡(今湖北黄陂。黄陂有“九佬十八匠”之称)招聘一姓余的名厨师任其御厨。这天,余厨师眼见厄运将临,盛怒之下,举起菜刀猛剁鲜鱼,以泄愤怒。不一会,鱼被剁成烂泥,骨刺却被奇迹般的裸露在外面。此刻正值秦皇催膳,余厨师急了。忽见炉灶上兽胎汤已经沸腾,便赶忙将剁烂的鱼儿氽人汤中。片刻,只见汤面上漂浮起一个个洁白柔软的小鱼圆子。秦皇授用后,连称味美。取其名曰“余氽”。之后,有的人称它“鱼氽”。至清末,人们干脆叫它“鱼圆子”了。上好的鱼圆子用手捏时弹性较强,食时有筋道,口感爽。
人们对鲜鱼能取其鲜美之味,剔其腥、刺之弊后,又开始了探索克服猪肉油腻之问题。据《黄州府志》记载:唐代,黄陂出现了一种“粉蒸肉”。厨师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保存期较长、烹调方便、味美可口的肉糕,克服了因油腻使人望而生畏等弊病。随之,黄陂派厨师又制作出了易于制作、外酥内嫩的肉圆子,故称鱼圆子、肉糕、肉圆子为黄陂“三鲜”。
为什么黄陂“三鲜”享有如此盛誉呢?一是选料精细。食材大多来自当地木兰湖、武湖、北湖、后湖生长的浅水家鱼,还有北乡的猪肉和东乡的荸荠等。二是做工讲究。鱼白做鱼圆子、鱼红掺和猪肉做肉糕和肉圆子。
新中国成立前后,黄陂“三鲜”便逐渐流传湖北各地及京津沪等大城市,颇受食者欢迎。近年,黄陂厨师又在原制作技艺上进行了改进,生产了苕粉肉糕和珍品鱼糕了。
魏云乔,武汉市黄陂区人,三、四届武汉市黄陂区政协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过《希望的思考》《乡里乡外》《乡愁》等诗歌、散文集七部。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