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故里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人文故里 >

丁华秋:二程书院百香藏

  • 2022-09-13 20:53:10
  • 来源:丁华秋
  • 浏览:
  • 字体
黄河长江绽奇葩,黄陂沃土育英华。我国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程颐出生于武汉黄陂城关草庙巷程乡坊,祖孙三代在黄陂为官、居住60多年,在此地留有大量遗迹和故事。这些遗迹和故事都是黄陂二程文化之源,是被世人无限景仰的理学之源,滋润着黄陂文脉繁盛,经久延绵。
为尊奉和凭吊“二程”,早在明景泰年间,黄陂县同知蔡绥就修建了二程祠,立牌位以供奉二程及其先祖,其后经人不断扩大、整修并建大门。弘治十八年(1505年)提学陈凤梧改为二程书院。
书院是古代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先生的授道解惑,师生在书院中的学术研讨,造就了许多致力于民族科学文化研究的有用之才。正德年间,二程书院与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称,仰慕“二程”的学子经常前往拜谒并听先生讲学,黄陂更是学风日浓,沿袭久远。嘉靖十八年(1539年)提学副使田顼又建讲厅3间,至明末时毁没。清康熙初(1662年)知县杨廷蕴重建,并增加屋宇数间,名曰“望鲁书院”。乾隆七年(1742年)知县沈盂坚再建学舍171楹,(古代有称一列为一楹,有称一间为一楹),可见当时规模之大。嘉庆初(1796年)知县陈增庆、道光十年(1830年)知县韩维镛都曾对书院进行了修葺。二十八年(1848年)黄陂人金光杰又在二程祠后的空地上重建了部分讲厅,使书院可容纳更多的求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新知识阶层的崛起与民国文化空间的多元变革,《钦定师范学堂章程》颁行后,各地县政府筹建初级师范学校,黄陂改二程书院为师范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师范学堂于三十一年又改办为模范高等小学堂。
古代的书院既有先秦私学、两汉精舍传统和特色,又有佛教讲经说法和官办学堂的长处,其建设和管理方面独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私家园林的喧闹花俏所不同的是,格局严谨规整,风格朴实庄重、典雅大方,明显地凸现出书院的圣贤气象和崇文精神。为立修齐之广志,传圣德之遗风而恢复重建二程书院,是武汉市黄陂区委、区政府落实区人大、区政协议案,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的重大文化工程,尊重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又一重大举措。
重建的二程书院位于双凤公园北侧,滠水河东岸,占地39.1亩。由区政府投资7889.84万元,于2015年11月10正式开工,现已完成了书院本体建设、书院复原展览和“二程”文化展示工程。整体风格为仿宋建筑群,总建筑面积6560.38平方米,按照书院历史上最盛时期的五进院落设计,包含明理广场、书院牌坊、“二程”祠、启贤殿、思源堂、藏书楼、夫子轩、聚贤楼、五味斋等主体建筑和涵虚亭、聪明池、理趣池、坐春廊、立雪廊、明道廊、伊川廊等配套建筑,划分为入口服务区、祭祀瞻仰区、讲学悟道区和心乐园休闲区等四大功能区。各殿、堂、轩、馆、楼、斋皆以传统手法再现北宋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古典意蕴。
走近二程书院,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被一弯滠水映照、被九曲小桥和涵虚亭连接、又相互呼应的双凤亭与明理广场。广场面积达1039平方米,取二程哲学思想“穷理识仁”和书院内涵“博学明理”之意命名。广场前端,矗立着少年二程的铜质大雕像。兄弟俩手执书卷年轻俊朗,神采奕奕衣裾飘拂。那笔直的身姿,铸就了炎黄子孙坚忍不拔的风骨。专注的守望,与飞逝的时光撞击出热情之火,提炼成“穷理识仁”的煌煌光明,在长空里划为流星燃至天际成永恒,光照追寻天理后昆的征途,激起每一位学子探究、溯源,沿着历史源头到达这个崭新的时代。
顺着双凤朝阳的台阶而下,洁白肃穆坚实威严的牌坊,如圣人张开的怀抱迎接着走向书院的人们。牌坊石鼓抱柱,精雕的祥云从地底直砥云端,将人从现实的恢弘带进了远古的静谧中,并解读出“理学开新境,仰削壁孤峰,光风霁月;黉门毓美材,欣璠玙为器,杞梓成林”的气势和风韵。此联由刘太品先生撰稿,宋尚武先生书写。
牌坊后的入口为单层单檐歇山东式仿宋门楼,门楣正中刻着95岁书法家孙方先生书写的《二程书院》,两边镌刻着白雉山先生所撰,已故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书写的楹联:“穷理识仁,双星棠棣,一代宗师承泗水;传薪振绎,尺雪春风,五洲俊彦仰前川。”老先生们是在鼓励我们牢记一代宗师勤播书香、振铎传薪、黉苑树人的崇高品德,珍惜五洲文人无限仰慕的宝贵人文资源。
走进大门,即可见程颢、程颐少年时候晒过书的晒书台。很多地方有晒书台,很多晒书台都有故事,都与历史名人或多或少有一些关联。如今,二程书院的晒书台如同一位心胸宽厚的学者,坚实地静卧在院中,迎接着每一位到书院来求学问道的人。
晒书台左边是“夫子轩”,匾额由陈忠德先生书写。夫子轩里虽然看不到教书的先生,但庄重肃穆的檐廊,却仍然如同端庄凝重的夫子,满怀期许地在审视着来来往往的学生,看你是否会学有所成。
进到书院的人们,都可满怀对二程兄弟的景仰和崇敬,来瞻仰先贤的风范与历史沿革。祭祀瞻仰区大门廊上的匾额:“瑞日祥云”,,由孔可立先生书写。楹联:“二程书院,仰止两夫子;千载儒经,传承一道碑”由陈梓林先生撰稿,廖厚君先生书写。旨在引导人们随着萦绕在九重天上的五彩祥云,随着笼罩于楼阁上方的腾腾瑞气,走进这庄严的殿堂,感知儒家遗韵的文化内涵。
门廊后,左边的长廊因“程门立雪”的典故,谓“立雪廊”,匾额由李士一先生书写;右边因“如坐春风”的典,故谓“春风廊”,匾额由詹必胜先生书写。走过廊前石阶,师长的教诲绕梁犹在,学子的书声似乎在耳边琅琅。在古色古香的精美回廊中穿行,尊师重教的经典故事,从来也不曾被人们遗忘。“春风廊”外依次是隽秀的“跌水假山”、“涵虚亭”、“聪明池”,可让人于精巧别致的风景小品中,重温二程少年时期“磨墨洗砚、蚊蛙不鼓”的轶闻趣事。长廊两侧外均设有长排美人靠,当人们在廊下闲坐歇息时,仿佛能看到古时候的文人在竹影花树中穿梭。当微风吹拂时,飞檐翘角上便有铜铃叮叮,让远古的书院气息重现,人们似乎可见往来鸿儒在闲庭信步的场景。“涵虚亭”匾额由谢宙先生书写。
中轴线上依次是启贤殿、二程祠和思源堂。“启贤殿”匾额由黄德琳先生书写。楹联:“佳夢竟成真,眼看理學翔雙鳯;仁風堪示範,心繫黎民惠一方。”由俞汝捷先生撰稿,李友明先生书写。
殿内正中匾额:“启贤明德”,由刘永泽先生书写,楹联:“圣贤各有家门,不惟陬邑;江汉宁无阙里,试看鲁台”由康永恒先生撰稿,易新生先生书写。启贤殿内主祀二程之父大中公程珦和夫人侯氏,两侧以图文版面介绍程珦和夫人侯氏的崇高品德和人生修为。
“二程祠”匾额由余明海将军书写。楹联:“理学溯真源,上继濂溪,下开仲晦;江声弘正脉,东望洙泗,南接潇湘”由金锐先生撰写,柳长忠先生书写。二程祠是书院的核心建筑,殿内主要祭祀的是二程夫子。殿内正中为程颢、程颐座像,兄弟俩庄严睿智,倾毕生精力发展、发挥了“理”字的要义,并无私地奉献给了崇儒尊理的人们,让哲理之光照耀着后世子孙。座像上方镌刻着金色的“理”字,闪烁着文理哲苑的光彩,表达着二程理学思想的精神内涵。两侧是二程的16位嫡传弟子站像和他们的学术成果及轶闻趣事。
“思源堂”匾额由袁伟将军书写。楹联:“荦荦嘉猷,真儒道让广平郡;煌煌大号,盛世家怀立雪堂”由姜彬先生撰稿,汤普汉先生书写。为追溯程氏源流、为铭记中华历代经典家训而建成的思源堂,在展示程姓图腾、“程”姓起源和家族简史的同时,祭祀、排列着二程祖父程遹、曾祖程希振、高祖程羽的塑像。二程是官宦世家,高祖程羽是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的将领,在宋太宗赵光义当晋王时,又是他的幕僚之一,之后又做过宋真宗赵恒的老师,官至兵部侍郎,死后追封为少卿,正五品官员。曾祖父程希振,曾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生于洛阳,公元1022年担任黄陂县令时,民众安居乐业,田野五谷丰登,乡里六畜兴旺,百姓称为“程青天”。在任期去世后,被追赠为开封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和程氏图腾、家族世系内容同展的还有中国古代经典家训。家训展板清晰优美,让每一个趋前品读的人,都能在修身、齐家、立业、处世等范畴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读出家风、家训、家规对历代杰出人士的心灵浸润。思源堂背柱联:“双凤穷理笃实精微弘儒;二程凿潭劈道普厥施法。”由钱锋先生撰稿并书写。
祭祀瞻仰区后面是讲学悟道区,由藏书楼、识仁堂、聚贤楼、五味斋、伊川廊、明道廊和理趣池组成。
识仁堂与藏书楼合为一栋二层建筑,一楼正门上方悬挂“藏书楼”匾额,由黄金元将军书写。藏书楼是书院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代曾藏有六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供儒家弟子阅读。如今主要收藏二程、周敦颐、朱熹等理学家的经典著作以及后世在理学方面的研究著作。两侧书架上,陈列着用实物复原的宋代理学经典书籍,有《二程全书》、《二程集》、《遗书》、《外书》、《文集》、《经说》、《易传》、《粹言》等古籍。书架旁设置多媒体多点触控桌,可点击翻阅对应书架上的古籍。殿内正中匾额“集学储宝”,由杨坤炳先生书写,高寒女士撰稿的楹联:“悟道参经,索典亦曾探二酉;识仁穷理,登楼更自仰双星”,由陆舍无先生书写。
藏书楼的二楼是“识仁堂”,匾额由孟明先生书写。古代的“明伦堂”是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为表示对二程的纪念和景仰,二程书院以二程哲学思想“穷理识仁”(绿原先生亲笔)之“识仁”命名的识仁堂,复原了宋代讲堂(明伦堂)的格局。讲台上方悬“程氏讲堂”匾额,由李汉文将军书写。讲台两侧楹联:“驻足立程门,独爱郢中白雪;潜心入堂奥,均沾座上春风”,由陈佐松先生撰稿,余中元先生书写。讲台下方摆放着96套仿宋书案,既可让人透过历史的烟云,看到几百年前书院先生的谆谆教诲、莘莘学子的孜孜以求,又为当今能在此开展中华历史文化论坛、讲座、研究和交流而倍感荣幸。还能在此感受“再乘春风又沐雪”的丝丝遗韵,享受“幽幽书香胜百香”的缕缕温馨。
与藏书楼对面的五味斋,是一个小巧的四合院,旨在让人通过经义斋、治事斋、执中斋和博约斋的教学内涵,深刻感受唯有诗书才是最美人生的精妙滋味。“五味斋”匾额由余永奇先生书写,门联:“立雪当年未尝无我;开筵此际应是有缘。”由易浩先生撰稿,胡家勇先生书写。
理趣池位于五进院中部,池塘左边为“明道廊”,匾额由李启炎先生书写。右边为“伊川廊”,匾额由朱希珊先生书写。两侧长廊内将会雕刻纪念二程兄弟的诗词,故又称碑廊。
书院最后面的三层楼是聚贤楼,位于中轴线第五进。“聚贤楼”匾额由周云生先生书写。三层展厅里,有环幕投影播放着纪录短片《二程简介》,还有大量的精美图文,展示出二程理学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及对黄陂的重要影响:钟灵黄陂毓二程、双凤比翼创理学、伊洛真传照古今,共三部分。
这些图文详细地描述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黄陂学风昌盛、千年文脉不衰、英才辈出的人文历史概况,以及在二程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黄陂这块厚实的土地,孕育出了大量的党政翘首、两院院士、大学校长、著名教授、科技精英、文坛巨匠、艺苑俊杰、体坛骄子、爱国侨胞;孕育出了许多劳动模范、乡贤孝星先进典型;更孕育出了无数热爱家乡,为家乡默默耕耘乐于奉献的一代又一代黄陂人。真可谓地灵人杰,群英荟萃,海外流芳。
为了进一步彰显二程书院的文化内涵,各殿、堂、厅还征集了大量近代黄陂书画家的书法、绘画作品,充分展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黄陂“二程文化”的热爱,也显示出“二程教育思想”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大影响。
《千家诗》的第一首,即程颢写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站在聚贤楼上往窗外看,滠水河碧透清粼微波荡漾,景观桥如一道彩练连接着一河两岸,两岸花柳掩映风光如画,楼宇间阵阵风铃摇动如琅琅书声在耳畔回响,仿如一位先生在娓娓地讲述着少年二程与书院的不解之缘,讲述着偷闲台、问道台和云淡风轻、花柳前川、理趣林中的春日记忆……
书院是儒家的道场,能承载读书人的人文理想与社会责任、总合古今学说、集成学术成就、再造民族精神。书院与理学形成一体化,便能赋予书院思想与哲学生命的光辉,成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书院也是教育精神的载体,人们在追忆历史、感念文化、凭吊艺术遗物及遗迹的同时,思想会获得一份庄重和冷静,心灵却为文风正气对后世的影响所震憾。这些都是留给后人和桑梓的宝贵文化遗存,而更多的是蕴含其中的精神财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源泉。
雄才俊彦总留芳,景物新颜靓楚天。当我们走近双凤亭,即可瞻仰先哲,探索生命源流的真谛,体味儒家人文精神的意义。当我们走进二程书院,即可交流读书的感受与乐趣,重温并推崇“二程”的治学精神,围绕着传统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奋宏猷以坚其志,修经典妙养其心。
让二程教育精神、治学精神、学术创新精神在“二程书院”落地生根、破土发芽,活起来,激励我们;动起来,传承下去,并永远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吸吮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在二程书院的恢弘壮观里、在殿堂楼宇间,领略千年文化传承中的精巧雅致,感受源源不息的文脉延绵。让中华文化的智慧永远滋润我们、指引我们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